English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动态 (2023年第2期,总第6期)

2023年04月07日
分享到:

国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库介绍
国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库(以下简称资源库)依托单位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资源库以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创制、引进、收集、保种、供应和动物实验技术服务为特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资源库现有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资源包括疾病特定物种资源、基因工程动物、遗传多样性动物、无菌动物资源、PDX资源和数据资源共六类,共1018种,其中活体保种的为456种,冷冻备份资源687种、1120个line。有16种活体保种的特定人类疾病模式动物资源,包括雪貂、土拨鼠、猕猴、食蟹猴、狨猴、绿猴、布氏田鼠、毛丝鼠、巴马小型猪、树鼩等,拥有国家最多的疾病特色物种资源。

资源库依托自身条件,可以对外提供遗传工程动物模型研制、动物手术模型研制、感染性疾病模型试验、药物和疫苗安全性评价、小动物影像学分析、动物行为学分析、实验动物微生物和环境检测、实验动物病理检测、大小鼠动物模型辅助生殖和冷冻保种等服务。
 
目 录
 
国家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库介绍
一、动物模型相关文献荟萃分析
1. Pubmed收录的动物模型文献
2. 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动物模型文献
二、2023.1-2023.3 PubMed数据库收录的动物模型相关文献
(一)研究进展
1. 斑马鱼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遗传机制研究
2. 阿尔茨海默症小鼠单细胞转录组与组织病理学的整合研究
3. 大鼠肠道模型评估转运蛋白对Glyburide的吸收
4. 体外光切术提高大鼠肾移植中移植物的存活率
5. 大鼠肌肉减少性肥胖研究
6. 大鼠脑卒中模型单侧动脉闭塞发声变化研究
7. 基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心肌缺血大鼠研究
8. 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大鼠与衰老和蛋白质表达相关的组学研究
9. 聚苯乙烯纳米粒子对小鼠卵巢的毒性研究
10. 小鼠表型和基因存储和工具数据库的建立
11. 小鼠大脑神经元活动研究进展
12. SARS-CoV-2感染动物模型引发的肺与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13. 小鼠基因组与对模拟空间辐射敏感性的关联研究
14. 在体内对小鼠精子进行多次取样的技术
15. 肥胖小鼠用于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
16. 巨噬细胞特异性FGF12促进小鼠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17. 松鼠猴黄热病肝脏原位免疫反应研究
18. 接种新冠疫苗恒河猴的监测和免疫学研究
(二)模型研制
1. 叙利亚仓鼠癌症免疫治疗模型
2. 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3. 视网膜纤维化动物模型
4. 幽门螺杆菌胃癌动物模型
5. 蒙古沙鼠角膜愈合动物模型
6. 军事创伤应激动物模型
7. 链脲佐菌素诱导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
8. 充血性肝病绵羊模型
9. 小鼠适应性埃博拉病毒感染小鼠模型
10. 冷冻溶脂小鼠模型
11. 急性软骨损伤和修复小鼠模型
12. 博来霉素雾化诱导肺纤维化小鼠模型
13. 慢性肝纤维化胆道闭锁小鼠模型
14. 缺血性脊髓损伤小鼠模型
15. 鼻内注射诱导肺癌小鼠模型
16. mcEDS小鼠模型
17. 矽肺小鼠模型
18. Sapap3-/-重复行为小鼠模型
19. NMU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
20. 黄蜂蜇伤大鼠模型
三、2023.1-2023.3万方收录的动物模型相关文献
(一)研究进展
1. 心脏病动物模型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库的构建
2. 基于中、西医病症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分析
3. 基于中西医病证结合特点的中风后抑郁动物模型评价分析
4. 人肺癌细胞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免疫细胞的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的建立
5. 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与单侧纹状体大鼠模型的病变早期比较
6.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7. 糖尿病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
8. 烟雾刺激法诱导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9. 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评估骨组织工程支架成骨效能的价值
10. 基于数据挖掘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分析
11.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动物模型及其机制研究新进展
12. 病证结合冠心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3.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分析
14. 神经根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15. 不同造模周期对羟基脲致肾阳虚动物模型的影响
16. 人参皂苷Rb1改善局灶性CIRI小鼠模型神经损伤的调控机制研究
17. 肌少症小鼠模型构建的系统回顾
18.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其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19. 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20. mmu-FUT8-0001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视网膜组织的表达变化
21. 基于登革病毒免疫逃逸机制的小鼠感染研究进展
(二)模型研制
1. 大鼠腺样体肥大动物模型
2. 高脂饮食痰证动物模型
3. 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 36
4. 舌癌动物模型
5. 抑郁症啮齿动物模型
6. 闭合性血气胸动物模型
7. 腹壁缺损肠道外露动物模型
8.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9. 急性癫痫肝肾阴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10. NLRP3转基因小鼠模型
11. 长期自由饮酒小鼠模型
12. 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小鼠模型
13.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动物模型
14. HBV肝纤维化小鼠模型
15. 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
16. 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感染小鼠模型
17. 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
18. 白血病多药耐药小鼠模型
19. 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
20. 痰湿阻肺型COPD大鼠模型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资源动态(2023年第2期)
 
一、动物模型相关文献荟萃分析
1. Pubmed收录的动物模型文献
以“animal model”为关键词,在Pubmed(https://pubmed.ncbi.nlm.nih.gov/)进行检索,2023年共发表8548篇文献,近一年主要分布在影响因子(IF)3-5、5-10分期刊(图1)。我们使用SCI文献追踪在线工具MedReading(https://www.medreading.cn/)分析了近一年发表的动物模型文献。文献内容主要集中在新冠肺炎、机器学习、炎症、预后、深入学习、中风、细胞凋亡、肥胖和氧化压力等研究方向(图2)。
 
图1 2023年度Pubmed收录的“animal model”文献数及近一年文献IF分布
 
图2 “animal model”文献研究热词图
从文献发表期刊分布来看,动物模型相关文献主要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Plos O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SENSOR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lecular Sciences、Frontiers In Psychology、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等杂志上(图3)。
 
图3 “animal model”文献发表期刊分布图
从文献发表机构分布来看,动物模型相关文献主要由中国科学院、美国加州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中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美国哈佛医学院等机构完成(图4)。
 
图4 “animal model”文献发表机构分布图
从文献发表国家分布来看,动物模型相关文献主要由中国、美国、英国、德国、印度、加拿大、日本、意大利、法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完成(图5)。文献作者主要由中国科学家作为第一作者,发文量最高的作者发文量高达666篇(图6)。
 
图5 “animal model”文献发表国家分布图
 
图6 “animal model”文献发表作者分布图
2. 万方数据库收录的动物模型文献
以“动物模型”为关键词,在万方数据库(https://www.wanfangdata.com.cn/index.html?index=true)进行检索,2023年共发表553篇期刊论文。使用万方数据库提供的文献检索结果分析工具,对2023年“动物模型”相关中文文献的关键词、作者、机构、学科等分析,结果见图7-11。
就文献发表关键词分布情况而言,相关的关键词包括动物模型、大鼠、氧化应激、小鼠、网络药理学、炎症等(图7)。
 
图7万方数据库中“动物模型”相关中文文献的关键词分布情况
就文献发表作者分布情况而言,发表动物模型相关文献最高的学者包括金海、姚国泉等(图8)。
 
图8 万方数据库中“动物模型”相关中文文献的作者分布情况
就文献发表单位分布情况而言,发表动物模型相关文献最多的单位包括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图9)。
 
图9 万方数据库中“动物模型”相关中文文献的单位分布情况
就文献发表学科分布情况而言,发表动物模型相关文献最多的学科包括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工业技术、生物科学等(图10)。
 
图10 万方数据库中“动物模型”相关中文文献的学科分布情况
就文献发表杂志分布情况而言,发表动物模型相关文献最多的杂志包括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中国畜牧兽医、动物模型与实验医学、食品工业科技等(图11)。
 
图11 万方数据库中“动物模型”相关中文文献的学科分布情况
二、2023.1-2023.3 PubMed数据库收录的动物模型相关文献
(一)研究进展
1. 斑马鱼心律失常性心肌病的遗传机制研究
致心律失常性心肌病(ACM)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疾病,表现为纤维脂肪浸润和室性心律失常,累及右心室。ACM是与心脏性猝死风险相关的主要疾病之一,尤其是在年轻人和运动员中。ACM有强大的遗传决定因素,超过25个基因已被确定与ACM相关,约占病例的60%。在斑马鱼(Danio rerio)等脊椎动物模型中对ACM的遗传学研究非常适合大规模遗传和药物筛选,为识别和评估与ACM相关的新遗传变异以及在整个生物体水平上剖析潜在的分子和细胞机制提供机会。这里我们总结了与ACM相关的关键基因,根据基因操作方法进行分类,如基因敲除、基因敲除,转基因过表达和CRISPR/Cas9介导的敲除,来研究ACM的机制。从此类动物模型的遗传和药物研究中获得的信息不仅可以增加我们对疾病进展的理解,还可以指导诊断、预后和创新治疗策略的研发。
参考文献:Niu Y, Sun Y, Liu Y, Du K, Xu X, Ding Y. Using Zebrafish Animal Model to Study the Genetic Underpinning and Mechanism of Arrhythmogenic Cardiomyopathy. Int J Mol Sci. 2023;24(4):4106.
阿尔茨海默症小鼠单细胞转录组与组织病理学的整合研究
对于复杂疾病的研究可能难以全面捕获时空细胞和分子变化,了解病理学背后的时空动力学可以揭示疾病机制和进展。这里我们介绍了STARmap PLUS,一种将高分辨率空间转录组学与同一组织切片的蛋白质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我们分析了8个月和13个月的阿尔茨海默病小鼠的脑组织,提供了疾病全面的细胞图谱。揭示了疾病相关小胶质细胞(DAM)紧密接触淀粉样蛋白β斑块的核心壳结构,星形胶质细胞样(DAA样)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前体细胞(OPCs)富集在斑块-DAM复合物周围的外壳中。过度磷酸化的tau主要出现在CA1区域的兴奋性神经元,并与少突胶质细胞亚型的局部富集相关。STARmap PLUS方法在亚细胞分辨率下将单细胞基因表达谱与组织组织病理学结合起来,提供了一种工具来研究病理学背后的分子与细胞变化。
参考文献:Zeng H, Huang J, Zhou H, et al. Integrative in situ mapping of single-cell transcriptional states and tissue histopathology in a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Nat Neurosci. 2023;26(3):430-446.
大鼠肠道模型评估转运蛋白对Glyburide的吸收
本研究开发了一个数学模型来预测颗粒大小、服用时间和肠道转运蛋白活性对吸收的影响。先前研制的大鼠连续肠道吸收模型被用于研究固体药物吸收。使用格列本脲(GLY)评估了活性药物成分粒度的影响。对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单次灌胃给药,并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量格列本脲的浓度-时间(C-t)曲线,用于预测GLY的吸收动力学。模型模拟表明,该模型为预测转运蛋白抑制对药物C-t谱的影响提供了方法。还可以进行模型模拟评估改变的肠道环境,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来预测不同药物制剂对大鼠口服吸收的影响。
参考文献:Nagar S, Radice C, Tuohy R, Stevens R, Bennyhoff D, Korzekwa K. The Rat Continuous Intestine Model Predicts the Impact of Particle Size and Transporters on the Oral Absorption of Glyburide. Mol Pharm. 2023;20(1):219-231.
体外光切术提高大鼠肾移植中移植物的存活率
体外光疗法(ECP)是一种基于光敏剂存在下暴露于紫外线(UV)的免疫调节疗法。本研究评估了ECP对肾移植大鼠模型的治疗疗效。建立了Dark Agouti-to-Lewis(DA-L)肾移植模型。ECP产物在DA肾移植(LewDA)后的Lewis大鼠中获得。将大鼠的白细胞暴露于8-甲氧基补骨脂素,并用UV-A照射,剂量为10×106和100×106。模型的特征是从肾移植后第三天开始出现特异性抗体(DSA)和肾功能恶化。功能障碍进展迅速。0.25 mg/kg的他克莫司将大鼠存活期延长至11.4±0.7天(p=0.0004)。LewDA致敏大鼠的白细胞加速了排斥反应(8.7±0.45,p=0.0012),而高剂量的ECP将肾移植存活期延长到26.3±7.3天。ECP治疗可提高急性排斥大鼠模型中肾移植的存活率,是一种适用于肾移植的免疫调节疗法。
参考文献:Piñeiro GJ, Lazo-Rodriguez M, Ventura-Aguiar P, et al. Extracorporeal Photopheresis Improves Graft Survival in a Full-Mismatch Rat Model of Kidney Transplantation. Transpl Int. 2023;36:10840.
大鼠肌肉减少性肥胖研究
肌细胞性肥胖(SO)是肥胖和肌细胞减少症结合的疾病,缺乏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对12个月大的Sprague-Dawley大鼠给予高脂肪(HFD,SO组)或标准喂食(DC组)28周(直到20个月大)。2个月大的大鼠标准喂食作为年龄对照组(YC组)直到10个月大。干预结束后使用磁共振和核磁共振波谱监测大鼠股四头肌的发育。比较三组的肌肉质量和力量、组织病理学、代谢紊乱情况以及与年龄的相关性。与DC组相比,20个月高脂饮食喂养大鼠表现出更显著的肌肉和力量损失,肌纤维数量、IFM下降明显,肌细胞凋亡增加,并伴有内脏脂肪增加,以及显著的糖脂代谢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然而,与YC组大鼠相比,标准饮食20个月大鼠仅表现出股四头肌横截面积/体重、前肢握力、肌纤维横截面积和数量以及肌纤维间线粒体数量(IFM)下降,肌细胞凋亡增加,没有显着的代谢障碍。
参考文献:Zhu H, Sun Q, Tang H, et al. A novel rat model of sarcopenic obesity based on aging and high-fat diet consumption. Biogerontology. 2023;24(2):235-244.
6. 大鼠脑卒中模型单侧动脉闭塞发声变化研究
中风对生活质量和健康产生大量负面影响,但其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啮齿类动物模型中的超声发声(USVs)被用于提高我们对发声缺陷背后的生物学机制及干预措施的理解。大鼠比小鼠具有显著的解剖学和行为优势,比如能够以既定的模式对大鼠进行语音训练。我们研究了单侧动脉闭塞(MCAO)大鼠卒中模型能否为研究卒中后发声缺陷提供生物学和行为学方法。中风与USV声学差异有关,包括更频繁地、时间更短和带宽受限,与中风后的语言无力有关。这些结果表明,单侧MCAO大鼠中风模型是一个生物学和行为学相关的模型,用于理解中风如何影响发声行为。
参考文献:Cullins MJ, Lenell C, Ciucci MR, Connor NP. Changes in ultrasonic vocalizations after unilateral cerebral ischemia in a rat stroke model. Behav Brain Res. 2023;439:114252.
7. 基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评估心肌缺血大鼠研究
心肌梗死是一种在全球范围内死亡率很高的疾病,然而对心肌活动丧失尚未进行深入了解。我们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CT)的心肌缺血无创方法评估实验大鼠模型,用于进一步了解和评估手术诱导心肌缺血前后的心肌活动。30只成年雌性Wistar大鼠接受开胸手术,结扎(n=20)或不结扎(n=10)左前降支(LAD)。手术前7天及手术后7天和14天,通过心电图确认心肌缺血,并通过SPECT/CT评估心肌活力,之后处死动物,并进一步从组织学角度评估心肌缺血损伤。根据SPECT/CT成像结果对所有动物进行评估,建立了一种成功的手术技术,在所有LAD结扎的动物中引起缺血和心肌功能丧失。此外,SPECT/CT证实了梗死后左心室功能性心肌细胞的减少,证明了该动物模型诱导和评估心肌缺血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Koutela A, Loudos G, Rouchota M, et al. A Novel Experimental Rat Model for the In Vivo Assessment of Myocardial Ischemia Based on 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In Vivo. 2023;37(2):649-654.
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大鼠与衰老和蛋白质表达相关的组学研究
阿尔茨海默症(AD)动物模型是临床前评价药物的有力工具。TgF344 AD(Tg)大鼠表现出认知缺陷和AD的5个主要特征。我们发现年轻大鼠存在水迷宫(WMZ)记忆缺陷和CA1蛋白质组学差异。确定了学习障碍(AU)和学习受损(AI)蛋白质组变化,并受性别影响。老年Tg大鼠磷酸化tau、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显著升高,与WMZ学习指数(LI)相关;淀粉样蛋白斑块或不溶性Aβ水平与LI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神经炎症标志物也与LI显著相关,在雌性Tg大鼠中增加。在衰老受损的Tg大鼠中,骨髓细胞2(TREM2)表达的抗炎标志物受体显著减少,与LI相关。
参考文献:Bac B, Hicheri C, Weiss C, et al. The TgF344-AD rat: behavioral and proteomic changes associated with aging and protein expression in a transgenic rat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Neurobiol Aging. 2023;123:98-110.
聚苯乙烯纳米粒子对小鼠卵巢的毒性研究
塑料微粒的全球环境污染问题最近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聚苯乙烯纳米颗粒(Nano-PS)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尚未完全知晓。我们研究了纳米粒子在小鼠卵巢和人类卵巢细胞系中的毒性,并探讨了其潜在机制。给小鼠喂食不同浓度的纳米粒子8周,并用不同浓度的Nano-PS处理COV434细胞。结果发现氧化应激和细胞凋亡水平增加,Nano-PS降低了发情期的比例,每窝幼崽数量下降。在COV434细胞中,Nano PS降低了细胞活力和线粒体膜电位,增加了凋亡和氧化应激标志物的表达,导致细胞周期停滞。纳米微粒通过诱导氧化应激对小鼠卵巢组织和COV434细胞产生毒性。
参考文献:Huang J, Zou L, Bao M, Feng Q, Xia W, Zhu C. Toxicity of polystyrene nanoparticles for mouse ovary and cultured human granulosa cells. Ecotoxicol Environ Saf. 2023;249:114371.
小鼠表型和基因存储和工具数据库的建立
小鼠表型数据库(MPD;https://phenome.jax.org; RRID:SCR_003212),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维护,收集并储存小鼠相关表型和基因型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整合和共享。数据含有对应元数据,包括本体论和详细的数据协议。收录来自世界各地小鼠的遗传、行为、形态和生理疾病相关特征数据,包含来自6000多个品系的数据,可以在基因组中进行分型,分析工具可用于可视化数据。完善了现有数据并开发新工具,继续为用户提供高质量数据。
参考文献:Bogue MA, Ball RL, Philip VM, et al. Mouse Phenome Database: towards a more FAIR-compliant and TRUST-worthy data repository and tool suite for phenotypes and genotypes. Nucleic Acids Res. 2023;51(D1):D1067-D1074.
小鼠大脑神经元活动研究进展
即便在没有特定任务或刺激的情况下,大脑也持续处于神经活动状态。研究这种动态状态的起源和功能对于理解大脑如何传递、处理和存储信息至关重要。理解观察到的神经元活动的特征,例如尺度不变性。我们提出了一种数据驱动分析方法,该分析基于对小鼠大脑不同区域数千个神经元的高通量记录。我们构建了一个理论框架进行数据分析,该框架结合了重整化群方法和一般动力学,设计了互补工具,能够揭示所有分析区域或多或少都在不稳定边缘运行情况。
参考文献:Morales GB, di Santo S, Muñoz MA. Quasiuniversal scaling in mouse-brain neuronal activity stems from edge-of-instability critical dynamic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23;120(9)
SARS-CoV-2感染动物模型引发的肺与神经损伤研究进展
动物模型是研究发病机制和评价药物和疫苗所必需的。新冠研究使用了几种动物作为模型:ACE2转基因小鼠(K18小鼠)、BALB/c或C57BL/6N小鼠、雪貂、水貂、家猫和狗、仓鼠和猕猴。研究人员在动物模型管理方面的经验以及对临床和实验的正确解释对于临床前转化至关重要。这里我们总结了与病毒学和免疫学变化相关的病理和临床表现,这些数据和免疫变化是从不同动物感染新冠后得到的,用于评估临床数据现状。
参考文献:Pinto MA, da Silva ADS, Rodrigues DDRF, et al. Animal models and SARS-CoV-2-induced pulmonary and neurological injuries. Mem Inst Oswaldo Cruz. 2023;117:e220239.
小鼠基因组与对模拟空间辐射敏感性的关联研究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认为,电离辐射对探测任务带来的健康问题构成重大威胁。电离辐射敏感性受基因组和环境因素的共同调节。了解其机制对于实验设计、评估宇航员的辐射暴露风险(即高线性能量转移或LET,粒子)以及为癌症患者选择治疗方案至关重要。我们在15只小鼠中鉴定了单核苷酸多态性,它们与基于免疫荧光肿瘤蛋白p53结合蛋白(53BP1)和电离辐射诱导的体外DNA损伤有关。统计分析表明,主要与细胞信号传导、代谢、肿瘤发生和神经系统损伤有关。在对不同LET辐射早期(4小时和8小时)观察到不同的基因组关联,而随后(24小时)的DNA损伤在所有LET中更强。
参考文献:Cekanaviciute E, Tran D, Nguyen H, et al. Mouse genomic associations with in vitro sensitivity to simulated space radiation. Life Sci Space Res (Amst). 2023;36:47-58.
在体内对小鼠精子进行多次取样的技术
小鼠是研究人类疾病最广泛使用的动物模型。然而,小鼠精子收集的困难限制了其在生殖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已经描述了几种已发表的体内获取精子样本的技术,局限性包括可靠性差和死亡率高(电射精和药物性射精)。这里我们描述了一种通过直接穿刺附睾在小鼠体内收集精子的新方法,以解决这些问题。此外,这项技术简单、安全、可靠,可以让动物恢复并保持生育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对同一只动物进行连续采样。因此,我们的方法可以进行长期实验,研究不同处理条件下的精子特征,同时在体内维持生精功能。
参考文献:Moreno-Del Val G, Muñoz-Robledano P, Caler AJ, Morante J. A method for multiple sampling mouse sperm in vivo. Biol Reprod. 2023;108(2):197-203.
肥胖小鼠用于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
肥胖与慢性、全身炎症有关,导致组织的免疫微环境发生变化。肥胖与癌症风险增加和预后恶化有关。鉴于肥胖在世界范围内的流行,了解肥胖与癌症之间的关系至关重要。本研究我们描述了肥胖的临床前模型,与标准肿瘤模型和技术相结合,用于研究肿瘤免疫微环境。同时总结了设计这些模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参考文献:Petrecca S, Quail DF. Mouse Models of Obesity to Study the Tumor-Immune Microenvironment. Methods Mol Biol. 2023;2614:121-138.
16. 巨噬细胞特异性FGF12促进小鼠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慢性肝病与肝纤维化相关,如果不及时治疗,肝纤维化可能会导致肝硬化和肝癌。FGF12属于FGF超家族的内分泌因子,在肝脏稳态中的作用未知。FGF12在胆管结扎(BDL)和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小鼠模型中上调,在非实质性肝细胞中上调,尤其是在肝巨噬细胞中。构建骨髓特异性FGF12敲除小鼠,发现巨噬细胞中FGF12的缺失对BDL和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进一步结果显示,FGF12缺失显著降低了小鼠纤维化肝组织中淋巴细胞抗原6复合体C位点高巨噬细胞的数量,降低了促炎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促进巨噬细胞的促炎激活。在人类肝脏样本中,FGF12的表达与纤维化的严重程度相关。
参考文献:Li S, Zhou B, Xue M, et al. Macrophage-specific FGF12 promotes liver fibrosis progression in mice. Hepatology. 2023;77(3):816-833.
松鼠猴黄热病肝脏原位免疫反应研究
非人灵长类有助于对黄热病病毒(YFV)传播和在流行地区(如巴西)传播周期的研究。本研究旨在研究感染YFV的松鼠猴肝脏的病毒学、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特征。病毒血症发生在感染后1–30天(dpi),肝脏黄疸,有出血性多灶性瘀点。同时观察到细胞凋亡、溶解和凝固性坏死、脂肪变性和细胞水肿。免疫应答的特征是S100、CD11b、CD57、CD4和CD20的表达,促和抗炎细胞因子以及Treg(IL-35)和IL-17表达。疾病严重期的病变与炎症细胞(CD4+和CD8+T淋巴细胞)释放的凋亡促炎细胞因子(如IFN-γ和TNF-α)的产生相关,与炎症灶中粘附分子的高表达相关。
参考文献:Ferreira MS, Sousa JR, Bezerra Júnior PS, et al. Experimental Yellow Fever in Squirrel Monkey: Characterization of Liver In Situ Immune Response. Viruses. 2023;15(2):551.
18. 接种新冠疫苗恒河猴的监测和免疫学研究
疫苗的可用性与接种率为人群提供保护措施。但新的变异病毒具有更高的传播性,可能会降低疫苗保护效力,从而导致高感染率。我们研究了mRNA疫苗对19只老年恒河猴的保护作用。所有动物被密切监测疫苗接种可能产生的副作用,并接受了中和抗体测试。结果显示,接种疫苗后可以保护这些动物免受新冠感染,为其提供了安全可靠的保护措施。
参考文献:Oh DQP, Grothe I, Lukaß H, Kreiter AK, Hoffmann M, Wegener D. Monitoring and immunogenicity of SARS-CoV-2 vaccination of laboratory rhesus monkeys (Macaca mulatta). Sci Rep. 2023;13(1):3274.
(二)模型研制
叙利亚仓鼠癌症免疫治疗模型
癌症免疫疗法(CIT)已成为癌症治疗的新方法。尽管在患者中已获得益处,但总体缓解率仍不令人满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迫切需要一个理想的临床前动物模型。叙利亚仓鼠在解剖学、生理学和病理学方面表现出与人类相似的特征。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和病理进展以及肿瘤微环境的复杂性与人类相似。研究综述了叙利亚仓鼠目前的肿瘤模型及其在肿瘤治疗开发中的最新进展,包括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细胞因子、过继细胞疗法、癌症疫苗和溶瘤病毒。表明叙利亚仓鼠作为开发和评估人类癌症治疗CIT的理想动物模型。此外,还讨论了叙利亚仓鼠作为CIT动物模型的挑战。
参考文献:Jia Y, Wang Y, Dunmall LSC, Lemoine NR, Wang P, Wang Y. Syrian hamster as an ideal animal model for evaluation of cancer immunotherapy. Front Immunol. 2023;14:1126969.
椎间盘退变动物模型
椎间盘退行性变(IDD)和随后的椎间盘源性疼痛是腰痛的主要原因。目前的研究已经确定了导致IDD发展的几个重要风险因素,如炎症,机械失衡和衰老。基于这些病因学发现,开发了三类诱导IDD的动物模型:损伤诱导模型,机械模型和自发模型。这些模型是研究IDD自然病程和寻找针对IDD的可能治疗靶点的重要模型。我们讨论了这些模型的技术细节、模型建立之间的持续时间、可观察到的退化以及不同研究潜力。在研究IDD时,每个动物模型都应检查其与人类自然IDD发病机制的一致性。希望能够增进对多种动物模型的理解和正确使用,从而引起对该疾病的更多关注。
参考文献:Liang T, Gao B, Zhou J, et al. Constructing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animal model: A review of current models. Front Surg. 2023;9:1089244.
视网膜纤维化动物模型
视网膜下纤维化可发生在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期间,从而导致AMD患者视力恶化。玻璃体内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减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但视网膜下纤维化基本上未受影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成功的治疗方法,也没有建立视网膜下纤维化的动物模型。为了研究抗纤维化化合物对单纯纤维化的影响,我们建立了一个没有活动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视网膜下纤维化的时间依赖性动物模型。为了诱导CNV相关的纤维化,野生型(WT)小鼠对布鲁赫膜破裂的视网膜进行激光光凝。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评估病变体积。在激光诱导后的每个时间点(第7-49天),用共聚焦显微镜对脉络膜整体支架分别定量CNV(Isoectin B4)和纤维化(1型胶原)。此外,在指定的时间点(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第42天、第49天)进行OCT、自体荧光和荧光血管造影术,以监测CNV和纤维化随时间的转变。从激光损伤后21至49天,荧光血管造影术中的渗漏减少。相应地,Isoectin B4在脉络膜扁平支架的病变中减少,1型胶原增加。在激光后脉络膜和视网膜组织修复的不同时间点检测到纤维化标志物,即波形蛋白、纤连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1型胶原。这些结果证明,CNV相关纤维化模型的晚期能够筛选抗纤维化化合物,以加速预防、减少或抑制视网膜下纤维化的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Zandi S, Li Y, Jahnke L, et al. Animal model of subretinal fibrosis without active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 Exp Eye Res. 2023;229:109428.
4. 幽门螺杆菌胃癌动物模型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癌症的最主要致病因素,许多体内研究仅通过幽门螺杆杆菌感染未能诱发癌症。利用已建立的动物癌症进行研究至关重要,旨在研究致癌基因与发病机制之间的关系,为治疗提供模型。使用感染动物模型建立的癌症模型技术仍然有限,结果也不同。本研究调查了不同动物模型的差异,通过文献研究显示了胃的不同病理结果。在PubMed、Science Direct和Cochrane中搜索,进行全文评估后,共使用了135篇文章。癌症最常用的动物模型是小鼠,而蒙古沙鼠和转基因小鼠是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的最易感模型。胃癌进展是由遗传和表观遗传因素造成的。在蒙古沙土鼠模型中,幽门螺杆菌可能作为单一因素触发癌症。然而,大多数癌症易感性并不仅仅依赖于幽门螺杆菌感染,许多因素与癌症进展有关。使用蒙古沙鼠和转基因小鼠进行进一步研究对于建立胃癌症相关幽门螺杆菌的最佳模型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Amalia R, Panenggak NSR, Doohan D, et al.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an animal model for Helicobacter pylori-associated stomach cancer: Fact and controversy. Helicobacter. 2023;28(1):e12943.
5. 蒙古沙鼠角膜愈合动物模型
角膜伤口愈合技术有助于减少痛苦,改善患者眼睛健康。角膜愈合已经在老鼠等啮齿动物身上进行了研究,但这些模型可能无法完全模仿人类疾病。角膜研究中关于蒙古沙鼠等其他啮齿动物的信息很少。这里我们描述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用于研究屈光性角膜切除术后的角膜愈合。同时描述了正常角膜的组织学。由于蒙古沙鼠的角膜与人类在遗传学、解剖学和生理学方面的相似性,这些研究也可以用于眼病。
参考文献:Osaba M, Gonzalez Castellanos JC, Sambuelli GM, Reviglio VE. Mongolian Gerbils as an Animal Model of Wound Healing. J Vis Exp. 2023;(191):10.3791/63323. Published 2023 Jan 6. doi:10.3791/63323
军事创伤应激动物模型
急性应激反应(ASRs)影响经历创伤个体。在军事行动中,这种反应通常被称为战斗和作战应激反应(COSR)。COSRs不仅包括ASRs的所有症状,还包括与军事战斗有关的其他症状,并且可能以高于普通公众经历ASRs时的发展速度。目前还没有批准的ASR或COSR的药物治疗或指南。临床前啮齿动物应激模型和行为评估用于评估药物治疗和阐明潜在机制。我们结合已建立的创伤应激模型,研发了一个与军事创伤暴露相关的创伤应激模型,并测量了反映ASR和COSR的行为结果。成年雄性大鼠接受两种或三种创伤应激暴露(如捕食者暴露、水下创伤(UWT)或不可避免的休克)。24小时和48小时后,对开放场地、高架加迷宫和听觉惊吓反应(SR)的行为表现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在应激暴露大鼠的SR中观察到轻微的行为缺陷。三种应激源模型导致了最大的整体行为障碍(无论是在变量数量还是应激效应的程度上)。较短的捕食者暴露时间引起的行为缺陷与较长捕食者暴露时间观察到的行为缺陷不同。这些结果表明,临床前应激与军事相关因素的结合会导致士兵创伤后行为表现缺陷。
参考文献:Henschen D, Swift K, Taylor R, et al. Development of an Animal Model of Military-Relevant Traumatic Stress. Mil Med. 2023;188(3-4):561-571.
链脲佐菌素诱导阿尔茨海默病动物模型
胆碱能系统疾病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发病机制有关,其特征是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丁酰胆碱酯酶(BChE)增加,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降低。侧脑室注射链脲佐菌素(icv-STZ)诱导的迟发性AD(LOAD)动物模型与人类LOAD的病理生理学相似。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测量icv-STZ后30天和120天实施安乐死的动物海马、前额叶皮层和肝脏中的AChE和BChE酶活性,评估icv-STZ对胆碱能系统的影响。STZ诱导的30天和120天大鼠仅在海马中表现出AChE和BChE活性降低。icv STZ后30天的动物的认知缺陷更为一致,体重减轻也是如此。从长期来看,icv-STZ可能不会损害胆碱能系统,这意味着该模型可能不是研究AD胆碱能系统的最佳模型,或者它仅在短时间内提供信息。
参考文献:Silva SSL, Tureck LV, Souza LC, et al. Animal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induced by streptozotocin: New insights about cholinergic pathway. Brain Res. 2023;1799:148175.
充血性肝病绵羊模型
充血性肝病中心静脉压升高被认为是导致疾病发展的主要原因,其特征是窦性扩张、充血和纤维化。充血性肝病的临床相关大型动物模型为研究新的生物标志物、治疗和预防提供有价值的资源。我们建立了绵羊肺动脉束带模型,肺动脉束带是通过对植入的肺动脉袖带逐渐充气来实现的。植入右心室导管抽取静脉血液样本并测量压力。大约9周后,对动物实施安乐死,并采集肝脏进行组织病理学评估。9只动物进行了肺动脉环扎术,为期64±8天。有四只表现为中度至重度肝损伤,其中三只表现为桥接性纤维化。肺动脉袖带压的增加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下降(P=3.29×10-5)和充血性肝纤维化评分的升高(P=0.0238)显著相关,表明可以通过滴定肺动脉束带策略来实现右侧充血和肝纤维化。血液分析显示,中度至重度损伤受试者的血浆胆汁酸、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增加,进一步证实了肝组织的发现。我们发现充血性肝病可以在绵羊的慢性进行性肺动脉带状模型中发展。
参考文献:Ukita R, Wu WK, Liang J, et al. Pulmonary artery banding in sheep: a novel large animal model for congestive hepatopathy. J Appl Physiol (1985). 2023;134(4):840-845.
小鼠适应性埃博拉病毒感染小鼠模型
埃博拉病毒(EBOV)属于丝状病毒科,可引起严重疾病和高致死率,需要在BSL-4实验室进行研究。EBOV发病机制的早期研究依赖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使用,这些灵长类动物处理困难且昂贵。除此之外还研制了豚鼠模型,但直到今天,可用模型有限。1998年,Mike Bray等开发了一种小鼠适应性EBOV(maEBOV),可导致成年免疫功能正常的小鼠死亡。该模型具有显着优势,例如价格低廉,可用于统计分析的动物数量多,大量可用转基因品系用于研究发病机制、疫苗药物评价。
参考文献:Bradfute SB. History and impact of the mouse-adapted Ebola virus model. Antiviral Res. 2023;210:105493.
冷冻溶脂小鼠模型
冷冻溶脂是通过受控冷却来破坏脂肪细胞的无创方法,从而实现局部和有针对性的脂肪减少。由于脂肪细胞更容易受到冷损伤,因此可选择性地靶向脂肪细胞,而其他细胞类型则得以幸免。本研究研制了一种冷冻溶脂小鼠模型,促进对冷冻溶脂所涉及的分子机制的全面研究。将小鼠(C57BL/6J)全身麻醉,并使用定制的小型冷冻溶脂系统,将热电冷却探针施加到腹股沟(ING)区域,用于-10°C的冷暴露或室温暴露10分钟。治疗前后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成像系统量化小鼠皮下脂肪厚度,在多个时间点进行冷冻溶脂前后的组织学分析。OCT分析表明,冷冻溶脂处理的小鼠1个月后皮下脂肪厚度明显大于对照小鼠,且没有皮肤损伤。脂肪细胞的选择性损伤,其组织学特征是治疗后2天和3天免疫细胞浸润。这项研究表明,在小鼠中进行的冷冻溶脂术产生了可重复和可测量的皮下脂肪减少,与以往在人类和猪中的研究一致。可以利用此模型进一步阐明脂肪细胞损失的细胞和分子机制,完善人类临床结果。
参考文献:Salma N, Wang-Evers M, Casper MJ, et al. Mouse model of selective cryolipolysis. Lasers Surg Med. 2023;55(1):126-134.
急性软骨损伤和修复小鼠模型
软骨缺损常见且致残,软骨修复药理学方法的发展需要动物模型。本研究中,我们描述了一种诱导全层软骨缺陷的方法,该方法在年轻DBA/1小鼠中自发愈合,在同龄C57BL/6小鼠或老年DBA/1小鼠中无法愈合。该模型已被用于遗传筛选,识别与修复能力相关基因,研究参与软骨修复的干细胞,以及参与修复的分子机制。
参考文献:Thorup AS, Dell'Accio F, Eldridge SE. A Mouse Model of Acute Cartilage Injury and Repair. Methods Mol Biol. 2023;2598:337-344.
12. 博来霉素雾化诱导肺纤维化小鼠模型
肺纤维化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人类肺部疾病。鉴于治疗方法有限,小鼠模型仍然是研究抗纤维化治疗策略的重要工具。本研究通过鼻雾化进行博来霉素(BLM)肺内给药,创建与临床疾病特征相似的肺纤维化小鼠模型。C57BL/6小鼠通过鼻雾化连续7天接受BLM(30U/mL,3分钟/天),并在第9,16或23天处死以观察肺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变化。鼻腔雾化BLM直接针对肺部,导致肺部炎症和纤维化。此人肺纤维化的实验小鼠模型可用于研究鼻雾化给药对肺病理生理学的影响,并评估新的抗炎和抗纤维化治疗。
参考文献:Song D, Chen Y, Wang X, et al. A Mouse Model of Pulmonary Fibrosis Induced by Nasal Bleomycin Nebulization. J Vis Exp. 2023;(191):10.3791/64097.
13. 慢性肝纤维化胆道闭锁小鼠模型
胆道闭锁(BA)是一种涉及阻塞性黄疸的致命疾病,是儿童肝移植常见适应症。由于病因复杂,发病机制未知,目前尚无有效药物。目前,恒河猴轮状病毒(RRV)诱导的经典BA小鼠模型是研究BA发病机制最常用的模型。该模型的特征是生长迟缓、皮肤和粘膜黄疸、粘土粪便和深黄色尿液。组织病理学显示严重的肝脏炎症和肝内和肝外胆管梗阻,与人BA症状相似。然而终末期小鼠肝脏缺乏纤维化,不能完全模拟临床BA中肝纤维化的特征。本研究通过四次注射5-10μg抗Ly6G抗体,每次注射后间隔2天,研制了一种新的慢性肝纤维化BA小鼠模型。结果表明,部分小鼠形成具有典型纤维化的慢性BA,成功建立了BA病毒诱导的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Wang X, Zhang R, Lin Z, Fu M, Chen Y. A Mouse Model of Chronic Liver Fibrosis for the Study of Biliary Atresia. J Vis Exp. 2023;(192):10.3791/65044.
缺血性脊髓损伤小鼠模型
自1991年首次采用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以来,一直缺乏与临床相关的小鼠模型研究胸主动脉内修复诱导的缺血性脊髓损伤。结扎小鼠肋间动脉能够模拟胸主动脉腔内修复诱导的缺血性脊髓损伤和行为缺陷。通过结扎五对小鼠肋间血管,建立胸主动脉腔内修复诱导的脊髓低灌注小鼠模型。将小鼠分为假手术组(n=53)和结扎组(n=60)。在成年C57BL/6小鼠中对三对胸肋间动脉进行双重结扎,并对两对胸肋间动脉进行单一结扎。在体内对脊髓和肋间动脉使用激光多普勒探头,记录动脉结扎和脊髓低灌注程度。Basso小鼠运动量表、组织学研究和电子显微镜显示结扎后的运动和组织病理学变化。研究表明小鼠产生了脊髓低灌注和组织病理学缺血性脊髓损伤。由此产生的解剖变化和可变的行为缺陷模拟了人类患者放射学和临床表现。
参考文献:Kelani H, Corps K, Mikula S, et al. Mouse Model of Spinal Cord Hypoperfusion with Immediate Paralysis Caused by Endovascular Repair of Thoracic Aortic Aneurysm. Anesthesiology. 2023;138(4):403-419.
鼻内注射诱导肺癌小鼠模型
肺癌与吸烟、生活方式和基因相关。已有的小鼠肺癌模型包括通过肺内注射和气管内注射诱导的模型,已被报道用于评估药物的药理作用。然而,这些模型不足以在筛选期间评估药物疗效,因为这些直接注射模型忽略了体内癌症进展的固有过程。本研究中,我们研制了一种新的鼻腔注射癌症模型,模拟天然癌症病理,用于抗癌药物筛选。将小鼠肺癌症细胞系(LCC)经鼻内注射到小鼠肺部,癌症细胞在左肺和右肺中增殖都很明显。人非小细胞肺癌(NCI-H460)细胞也被鼻内注射到裸鼠体内,同样表现出注射细胞数量依赖性的癌症生长。这些结果表明,鼻腔注射模型是研究癌症病理学的有力工具,有助于研发新的抗癌药物。
参考文献:Tanaka R, Yoshinouchi S, Karouji K, et al. A mouse model of lung cancer induced via intranasal injection for anticancer drug screening and evaluation of pathology. FEBS Open Bio. 2023;13(1):51-59.
mcEDS小鼠模型
肌肉挛缩性埃勒斯-丹洛斯综合征(mcEDS)是一种EDS亚型,由CHST14或硫酸皮肤素差向异构酶(DSE)基因突变引起。这些突变导致D4ST1或DSE酶活性损失,并破坏硫酸皮肤素(DS)的生物合成。DS的缺失会导致mcEDS的症状,如多发性先天畸形和进行性结缔组织脆性相关表现(如复发性脱位、进行性足或脊柱畸形、肺气肿或血胸、皮下大血肿和/或憩室穿孔)。已经研究了Chst14基因缺失(Chst14-/-)和Dse-/-小鼠分别作为mcEDS-Chst14和mcEDS Dse的模型。这些小鼠模型表现出与mcEDS患者相似的表型,如生长抑制和胶原原纤维变形导致的皮肤脆性。mcEDS-HST14的小鼠模型也显示出胸后凸、肌张力低下和肌病,是mcEDS的典型并发症。表明小鼠模型可用于揭示mcEDS的病理生理学和研究基于病因的治疗方法。
参考文献:Yoshizawa T, Kosho T. Mouse Models of Musculocontractural Ehlers-Danlos Syndrome. Genes (Basel). 2023;14(2):436.
矽肺小鼠模型
矽肺病可由暴露在结晶二氧化硅粉尘(CSD)环境引起。使用小鼠矽肺模型对人类矽肺的病理生理学、筛查和治疗有重要作用。通过反复让小鼠将CSD吸入肺部,可以模仿人类矽肺的临床症状。这种方法实用且有效,不会因手术对上呼吸道造成损伤。此外,该模型可以成功模拟矽肺的急性/慢性转化过程。量化从上呼吸道到终末细支气管和肺泡的微小颗粒进入肺部的典型生理通道。可以模拟员工因工作而反复暴露的情况。实验可以由一个人执行,且不需要昂贵设备。有效地模拟了人类矽肺的疾病特征,具有很高的可重复性。
参考文献:Cao H, Li B, Chen H, et al. A Silicosis Mouse Model Established by Repeated Inhalation of Crystalline Silica Dust. J Vis Exp. 2023;(191):10.3791/64862.
Sapap3-/-重复行为小鼠模型
共病存在于具有重复行为的神经障碍中,使临床诊断困难并阻碍治疗。对强迫症(OCD)和抽动秽语综合征的研究尤为重要。我们分析了Sapap3敲除小鼠的行为,是用于研究强迫性行为的啮齿动物模型,发现它的行为比最初和描述的更复杂。我们检测到了以前未报告的不同病理重复行为元素,包括突然、快速的身体和头部/身体抽搐。我们还观察到另一种类型的重复行为,异常的后爪抓挠,可能是该小鼠皮肤损伤的原因。为了表征观察到的重复行为,我们通过全身给阿立哌唑对这些表型进行了药理学研究,阿立哌嗪是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和拔毛癖抽动样症状的一线药物。通过阿立哌唑的单一治疗显著减少了头部/身体抽搐、抓挠和单相梳理的次数。结果与抽动秽语、强迫症和拔毛癖患者的抽搐和强迫性样症状的高共病性一致。
参考文献:Lamothe H, Schreiweis C, Mondragón-González LS, et al. The Sapap3-/- mouse reconsidered as a comorbid model expressing a spectrum of pathological repetitive behaviours. Transl Psychiatry. 2023;13(1):26.
NMU诱导大鼠乳腺癌模型
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是一种内源性一氧化氮(NO)生成抑制剂,也是一种新发现的导致内皮功能障碍和心血管反应的危险因素。NO和ADMA已成为致癌和肿瘤生长的重要分子。我们早期的研究证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浆ADMA水平升高。然而升高的原因尚不清楚。本研究评估暴露于N-亚硝基-N-甲基脲(NMU)的大鼠中ADMA、对称二甲基精氨酸(SDMA)和L-精氨酸的浓度,诱导产生乳腺肿瘤。共使用95只Sprague-Dawley雌性大鼠进行研究。对ADMA、SDMA和L-精氨酸的血浆浓度进行定量和统计分析。与对照组相比,荷瘤组的平均ADMA水平较高。SDMA和L-精氨酸的平均血浆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患有肿瘤的大鼠的L-ARG/ADMA比率较低。组织学评估证实了ADMA在肿瘤部位的表达。
参考文献:Malicka I, Martynowicz H, Dzięgiel P, Podhorska-Okołów M, Woźniewski M, Szuba A. 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in an NMU-induced Rat Mammary Tumor Model. Anticancer Res. 2023;43(1):97-103.
20. 黄蜂蜇伤大鼠模型
两名被80多只黄蜂蜇伤的男性患者在住院期间连续接受肝素酶引导的血栓弹性成像(TEG)检查,发现了严重的凝血异常现象。然而凝血障碍的病因仍未知。利用大鼠建立了与黄蜂蜇伤患者表现高度相似的黄蜂蜇伤动物模型。根据体表面积转换,Sprague-Dawley大鼠按照(0、4、8、12次;每次n=6)黄蜂蜇伤次数和不同暴露时间(0、1、3、6小时)进行蜇伤,模拟凝血障碍。研究显示,大鼠内源性肝素化具有时间依赖性。与8次蜇伤大鼠的TEG图谱相比,2 mm血块形成的凝血在3小时(R值)比0小时长。与暴露于1、3和6小时的蜇伤相比,凝血时间随着蜇伤次数的增加而增加。在8次蜇伤中观察到3小时的凝血峰值。给予8次毒刺后3h的Ck标准和Ck肝素酶为R:9.6-4.4min;K:3.8-1.8分钟。总之,这种黄蜂蜇伤动物模型可以应用于发病机制的研究,并为临床干预提供策略或指南。
参考文献:Lai D, Tian Y, Ji CF, Zang Y, Fu YS, Weng CF. Wasp-stung rat model translationally expresses the coagulopathy manifestations of human wasp patients. Hum Exp Toxicol. 2023;42:9603271221149013.
三、2023.1-2023.3万方收录的动物模型相关文献
(一)研究进展
1. 心脏病动物模型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库的构建
整合心脏病动物模型与心脏病患者基因表达谱,系统表征基因表达差异,筛选差异基因,分析基因表达异同,为动物实验与比较医学研究提供依据。从公共数据库下载心脏病动物模型与患者的基因芯片、转录组数据。按照物种、病种、病程等对数据进行整理、标准化处理、批次校正,转换为数据库可用格式,搭建在线数据库。结果 心脏病动物模型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库实现基因、功能通路全局检索查询,分析基因在不同物种(人与小鼠)、不同病种、不同组织、不同病程的表达。交互式展示样品表达谱,可视化基因表达量,进行比较分析。在线差异基因挖掘,功能通路富集鉴定,探索差异、易感基因参与调控的生物过程,解释易感机制,提供在线数据分析。结论 本文建立了心脏病动物模型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库,为心脏病基因水平研究提供数据资源与在线分析工具。 
参考文献:吴玥,王珏,薛婧等.心脏病动物模型比较转录组学数据库的构建[J/OL].中国比较医学杂志:1-7[2023-03-28].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
4822.R.20230315.1858.002.html.
2. 基于中、西医病症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分析
基于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中、西医临床病症特点,分析现有过敏性紫癜的动物模型,探讨现有模型与临床病症的吻合情况。方法 通过整理分析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中、西医诊断标准、优缺点、临床症状吻合情况,提出建立复合性病症结合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的设想。结果 卵清蛋白法复合血热症动物模型、麦胶蛋白联合印度墨水复合血热法动物模型、BSA+LPS+CCl4复合瘀热法动物模型为与过敏性紫癜吻合度较高的动物模型。目前现有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制备技术尚未完全成熟,且多以西医发病机制为主,中医学证候体现较差。结论 提议利用现有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与临床病证相结合,建立复合动物模型,并建立合理的模型评价体系,为研究过敏性紫癜不同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吴瑞,李伟霞,王晓艳等.基于中、西医病症特点的过敏性紫癜动物模型分析[J].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2023,34(03):386-390.
3. 基于中西医病证结合特点的中风后抑郁动物模型评价分析
基于中风后抑郁(PSD)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总结和归纳PSD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与优缺点,并分析其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吻合度。发现PSD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以复合型方法为主,其中中西医临床特点吻合度最高的模型为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MCAO)+孤养+慢性不可预见温和刺激(CUMS)法,能够部分模拟出瘀血、痰瘀交结、肝气郁结等证候。然而当前PSD造模方法多为脑卒中和抑郁症造模方法的单纯结合,尚无一体性的PSD造模法,同时由于缺少PSD中西医临床诊断标准与模型评价标准,其造模方法仍以抑郁症诊断及模型评价标准为主,且偏向于现代医学模型,中医病症模型较少,因此在PSD中医学临床诊断及模型评价方面存在一定误差。完善PSD中西医临床诊断及模型评价标准,并且制备符合中医临床特点的PSD物模型,对探究PSD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有着重大的研究意义。
参考文献:周铭晗,杨皓博,范文涛.基于中西医病证结合特点的中风后抑郁动物模型评价分析[J/OL].中药药理与临床:1-12[2023-03-28].
4. 人肺癌细胞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免疫细胞的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的建立
对肺癌原位接种的小鼠模型,设计并建立了11色的免疫细胞分类方法,对肿瘤微环境中的T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进行更加细致的分型,从而获得有关影响肿瘤细胞进展的研究手段。方法 建立11色的上皮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标志物荧光基团的搭配方案,对有免疫功能的小鼠血液样本进行鉴定。进一步原位接种PC-9细胞于裸鼠体内,通过该搭配方案分析鉴定M1型、M2型巨噬细胞,以及不同成熟程度的NK细胞。11色免疫细胞的搭配方案能够使各种标志物发挥到最大的荧光效应,减少荧光串色。对小鼠血液标本,通过流式细胞学分析可以得到准确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NK细胞的分类和分型。对原位移植瘤样本,能够更精准的区分肿瘤细胞和各种免疫细胞及细胞亚型。采用溶瘤病毒干预措施,发现干预后的免疫细胞各个分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原位移植瘤的模型中,该11色免疫细胞的流式荧光抗体搭配方案可以对肿瘤微环境中的多种免疫细胞进行精确分类,为研究不同免疫细胞和肿瘤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有效的手段,并可以应用于大量的肿瘤微环境研究中。
参考文献:杨敏,燕翔,刘锡娟等.人肺癌细胞原位移植瘤小鼠模型免疫细胞的多色流式细胞术检测方法的建立[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23,44(01):99-106.
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与单侧纹状体大鼠模型的病变早期比较
比较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的单侧内侧前脑束(MFB)与单侧纹状体大鼠模型成模4周后多巴胺(DA)系统中神经递质功能变化。方法 选择62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4组:1位点模型组(n=18,1个位点纹状体损毁)、4位点模型组(n=18,4个位点纹状体损毁)、MFB模型组(n=18,MFB损毁)和假手术对照组(n=8)。运用免疫组织化学酪氨酸羟化酶(TH)染色方法统计阳性DA神经元脱失率,运用体外放射配体-受体结合实验、行为学实验和小动物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检测四组模型DA转运蛋白(DAT)和D2受体的放射活性结合率的变化。结果 TH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1、4位点模型组和MFB模型组病灶侧TH阳性细胞脱失率分别为19.1%、84.7%、97.1%,提示模型制作成功。DAT和D2受体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1、4位点模型组及MFB模型组病侧DAT放射活性结合率均下降(P <0.05、P<0.05和P <0.01),且4位点模型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1位点模型组(P <0.05),MFB模型组的下降程度明显高于1、4位点模型组(P <0.01);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1、4位点模型组病侧D2受体放射活性结合率均下降(P<0.05),MFB模型组病侧D2受体放射活性结合率升高(P <0.05)而1、4位点模型组间的下降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DAT和D2受体在假手术对照组大鼠病侧与健侧的分布无差异。甲基苯丙胺可诱导3个模型组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但3个模型组之间的旋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溴隐亭可诱发1、4位点模型组产生朝向病灶同侧的旋转,但引发MFB模型组朝向病灶对侧的旋转,1、4位点模型组之间的旋转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步行实验结果显示,3个模型组病侧肢体运动启动时间明显长于健侧、步长长度明显短于健侧、步伐调整数明显少于健侧(P <0.001),但3个模型组间病侧的启动时间、步长长度和步伐调整数比较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纹状体和MFB两种单侧损毁模型DA神经递质功能及行为学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病理生理过程。MFB损毁模型类似于人类原发性帕金森病,而纹状体损毁模型则类似于某些帕金森综合征。
参考文献:孙炜,吴春明,刘张等.6-羟基多巴胺损毁单侧内侧前脑束与单侧纹状体大鼠模型的病变早期比较[J/OL].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3(04):554-560.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骨质疏松症已成为一个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骨折为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建立一个更加贴近临床的骨质疏松动物模型,对以上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回顾、分析文献,对骨质疏松实验中动物的选择和建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的方法两方面进行综述,归纳总结各种骨质疏松建模方法,以便为临床用药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手术建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最常用方法为手术去势法;药物建造骨质疏松动物模型,最常用药物为糖皮质激素。当前所应用的实验动物均有其自身局限性,建模方法也与人类骨质疏松的发病机制存在差距。建造动物模型,往往只能侧重于模拟疾病的某一病因、某一阶段或某些症状及某些病理生理变化,尚且不能完全代表人类疾病。
参考文献:王起家,李可大,张江.骨质疏松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OL].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6[2023-03-29].
糖尿病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
糖尿病是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是由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的以持续性的高血糖以及长期代谢紊乱为主要表现的代谢综合征。我国18岁及以上成年人糖尿病的患病率为12.8%,预计到2045年世界范围内糖尿病的患病人数将达到7亿,而死于糖尿病或是其并发症的约有420万人[1],全球每年因糖尿病的相关医疗支出约为7600亿美元[2],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负担。糖尿病动物模型的构建,可以较好的模拟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有利于对糖尿病的病理改变及发病机制的观察、治疗药物的筛选[3]。本文主要对糖尿病动物模型构建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以构建糖尿病模型为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崔淼,朱春江,刘向荣.糖尿病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验诊断学,2023,27(02):227-230.
烟雾刺激法诱导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应用进展
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呼吸系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增加了罹患呼吸系统疾病的风险。烟雾刺激法是临床动物实验中常用于制备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包括香烟烟雾刺激和浓烟烟雾刺激,主要是模仿空气环境污染的致病原理进行动物模型的制备。通过在动物模型上实施药物干预,是研发治疗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减轻疾病症状药物的关键。当前阶段,中药或中医外治对于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作用机制研究正不断深入,中医药疗法在治疗呼吸系统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构建出与临床呼吸系统疾病重现性好、吻合度高的动物模型,对于防治和研究呼吸系统疾病尤为重要。该文主要从环境空气污染对人类呼吸系统造成的危害入手,阐述烟雾刺激法的致病机制以及动物模型制备要素和方法,并分析烟雾刺激法构建的动物模型在中药和中医外治当中的应用,为构建更加合理的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及中医新疗法和新药物的出现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邓亚胜,林江,黄慧等.烟雾刺激法诱导呼吸系统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及应用进展[J/OL].中国比较医学杂志:1-8[2023-03-29].
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评估骨组织工程支架成骨效能的价值
临界骨缺损的修复一直是创伤骨科医师面临的临床难题。随着临床技术与生物材料的发展,Ilizarov,Masquelet以及骨组织工程等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自体骨及同种异体骨移植术成为骨修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其中尤以骨组织工程支架最具发展潜力,但在骨组织工程支架正式应用于临床前,进行大量基础研究必不可少,而动物实验意义最大,因此选择合适的临界骨缺损动物实验模型对验证骨组织工程支架成骨效能非常重要。系统总结不同种类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的优缺点,评估各类骨组织工程支架在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中的成骨效能。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和PubMed数据库,中文检索词为“骨缺损、动物模型、骨组织工程、支架、骨修复、骨再生”,英文检索词为“Bone defects,Animal models,Bone tissue engineering,scaffolds,Bone repair,Bone regeneration”,最终将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和其应用于评估骨组织工程支架成骨效能的相关实验研究文献62篇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1)目前关于临界骨缺损的具体定义仍不明确,各类骨缺损动物模型如何建立临界缺损尚未取得共识。(2)检索迄今发表建立的小鼠、大鼠、兔、猪、犬和羊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文章,发现国内外学者在建立临界骨缺损模型时基本遵循骨缺损大小为实验期间内无法自愈的原则,但在具体数值上则存在不一。(3)大鼠颅骨、股骨和兔股骨髁为较合适的临界骨缺损模型部位选择,二者具有来源广泛、实验环境要求低、容易饲养、造模成本低和可操作性强等优点,适合大规模造模。但与绵羊和猪等大动物相比,存在骨骼偏小、骨组织成分与人体骨存在一定差异性、难以完全模拟人体骨愈合过程的缺点。(4)骨组织工程支架在进行细胞实验评估生物相容性及成骨活性后,可借助稳定的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证实其体内成骨效能及生物安全性,大鼠颅骨、股骨和兔股骨髁临界骨缺损模型分别适合于膜内成骨和软骨内成骨的初步评估,而绵羊、猪胫骨临界骨缺损为较理想的大动物模型,推荐用于临床前评价。(5)未来研究将深入探讨骨组织工程支架成骨的分子机制,有望帮助研发出可媲美自体骨成骨效能的人工支架材料,对攻克大段骨缺损这一临床棘手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熊伟,袁灵梅,钱国文等.临界骨缺损动物模型评估骨组织工程支架成骨效能的价值[J/OL].中国组织工程研究:1-7[2023-03-29].
基于数据挖掘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分析
研究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动物模型的造模特点,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制备的规范化提供参考,为该病发病机制及诊疗研究提供更好的研究基础。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及PubMed数据库获取近十年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动物实验文献,归纳实验动物种类、造模方式、给药剂量、给药方案、成模标准及检测指标,应用Excel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应用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运用Cytoscape 3.6.1对结果进行可视化升级。结果:共纳入文献281篇,建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多选用SD大鼠或BALB/c小鼠,造模方式多选用医源性诱导,造模药物以环磷酰胺为主,成模标准多选用动情周期紊乱,检测指标多选用卵巢组织形态学变化、雌二醇、卵泡刺激素及动情周期以从多方面综合评价模型。结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动物实验多选用SD大鼠,以环磷酰胺首次腹腔注射给药50 mg·kg-1,第2天起以8 mg·kg-1·d-1维持14 d诱导造模,具有简便易行、成模率高且符合疾病发生过程等优点,可为该病基础动物实验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王艳辉,唐丽,雷磊.基于数据挖掘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动物模型分析[J/OL].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10[2023-03-29].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动物模型及其机制研究新进展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 zoster virus,VZV)感染所引起的常见并发症,多见于老年人和免疫功能低下者,严重影响病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尚未明确的致病机制让PHN治疗效果欠佳,缺乏有效模拟PHN的动物模型更让PHN发病机制的研究止步不前。本文主要综述目前PHN动物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由VZV与单纯疱疹病毒1型(herpes simplex virus 1, HSV-1)诱导的PHN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和疼痛行为学表现。旨在比较现有PHN动物模型的研究概况,为进一步阐明PHN致病机制提供有效的研究工具,同时也为PHN动物模型的选择和改良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吴松斌,杨少敏,黄佳彬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动物模型及其机制研究新进展[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3,29(02):84-91.
病证结合冠心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心血管疾病中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合理建立具有中医证候的冠心病动物模型是深入研究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作用机制的前提和关键。本文对近年来病证结合冠心病动物模型的造模方法进行归纳整理,通过分析冠心病气虚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寒凝血瘀证、肾虚血瘀证、心脾阳虚证的动物模型研究现状,以期为冠心病动物实验的开展提供造模新思路,从而有助于中医药防治冠心病作用机制的研究进程。
参考文献:荆晓朔,欧颖,汪顺伟等.病证结合冠心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急症,2023,32(02):356-360.
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分析
近年来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率逐年升高,已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建立稳定有效的动物模型可推动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及相关药物研究。本文总结了目前常见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模型的特点和机制,并对动物模型的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吻合度进行分析与评价。其中慢性低氧、慢性低氧/SU5416、香烟烟雾诱导、慢性低氧/野百合碱诱导、博来霉素诱导动物是5种常见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尤以慢性低氧/SU5416、香烟烟雾诱导模型吻合度较高,慢性低氧/野百合碱诱导、博来霉素诱导模型吻合度一般,慢性低氧模型吻合度较低。 
参考文献:谭骏岚,易健,曹闲雅等.基于中西医临床病证特点的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动物模型分析[J/OL].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6[2023-03-29].
神经根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神经根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是由颈椎小关节紊乱或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而压迫神经根的一种疾病,典型症状表现为神经根支配区的颈肩部和上肢放射痛或麻木,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为深入研究该疾病病因病机、发展过程、健康防护和药物治疗等,正确的选择和建立符合疾病临床特征的动物模型是解决问题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本文查询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将CSR动物模型的制备归纳总结为单纯压迫模型(血管钳钳夹法、丝线结扎法、L型钢柱压迫法、硅胶片压迫法、自体骨压迫法、尼龙鱼线压迫法)、联合刺激模型(钳夹法联合铬制肠线压迫法、福尔马林定量滤纸刺激法、药物介导联合动静失衡法)和非手术干预模型(低头屈曲固定法)三类。将CSR动物模型制备进行总结概述,分析其特点和优劣势,以期为临床前研究选择适宜的动物模型和探索理想模型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1]成海燕,杨琛,何燕等.神经根型颈椎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J/OL].中国实验动物学报:1-7[2023-03-29].
不同造模周期对羟基脲致肾阳虚动物模型的影响
通过研究不同造模周期对羟基脲致肾阳虚动物模型相关指标的影响,得出最佳造模时长,并对模型稳定性进行评价,为温补肾阳治疗肾阳虚证提供稳定的动物模型。方法 用30mg/mL羟基脲混悬液灌胃,300mg/kg体重,每日1次,在灌胃的第7、14、21、28天分别对动物模型一般情况、肾阳虚相关生化指标、脏腑形态学等方面进行研究,得出最佳造模周期。结果 羟基脲致肾阳虚大鼠在羟基脲灌胃第7天,能量代谢:大鼠体温、肾脏Na+-K+-ATP酶活性显著性降低、血清中cAMP、cAMP/cGMP比值均呈显著性降低(P<0.05),大鼠四肢末端及尾部温度、肾脏Ca2+-Mg2+-ATP酶与总ATP酶活力、cGMP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神经内分泌系统、免疫功能、泌尿生殖系统均无显著性变化。在羟基脲灌胃第14天,能量代谢:血清中cGMP显著性上升(P<0.05),总ATP酶活力显著性下降(P<0.05),大鼠四肢末端及尾部温度变化、肾脏Ca2+-Mg2+
参考文献:马小娟,马文礼,王丽新.不同造模周期对羟基脲致肾阳虚动物模型的影响[J/OL].中国实验动物学报:1-13[2023-03-29].
人参皂苷Rb1改善局灶性CIRI小鼠模型神经损伤的调控机制研究
探究人参皂苷Rb1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的调控机制。方法 60只C57/BL小鼠随机分为6组(n=10):假手术组、CIRI模型组、人参皂苷Rb1低、中、高剂量组和尼莫地平(阳性对照)组。手术方法构建局灶性CIRI小鼠模型。行神经功能评分、行为学测试,尼氏染色检测海马体中尼氏体数量。q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人参皂苷Rb1对海马体中Wnt信号通路分子表达的影响,通过分子对接和共沉淀实验研究人参皂苷Rb1的调控机制。结果 与CIRI模型组相比,添加人参皂苷Rb1后能够降低小鼠神经功能评分(P<0.05),降低通过平衡木时间(P<0.05),提高小鼠进入正确臂时间(P<0.05),增加小鼠摇摆时间和攀爬时间(P<0.05),证明了人参皂苷Rb1能够有效恢复小鼠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模型小鼠行为学能力。人参皂苷Rb1治疗后海马体中轴抑制蛋白2(Axin2)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降低,Wnt3a、Wnt1和β-连锁蛋白(β-catenin)表达量增加。结论 人参皂苷Rb1能够改善CIRI小鼠模型的神经功能并提高海马体中尼氏体数量,与激活Wnt信号通路有关,可能在卒中治疗期间对局灶性CIRI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周璐,陈珊,赵雪等.人参皂苷Rb1改善局灶性CIRI小鼠模型神经损伤的调控机制研究[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23,58(02):252-258.
肌少症小鼠模型构建的系统回顾
肌少症是一种进行性、广泛性骨骼肌疾病,与老年人骨关节炎、骨折、肢体残疾和死亡的发生密切相关。建立肌少症相关动物模型对了解肌少症病理生理机制以及找出有效治疗策略至关重要。目的:综述肌少症小鼠模型的评价标准及肌少症小鼠模型的造模方法,并分析比较各种造模方式的优缺点,以期为肌少症的研究与诊疗提供参考。方法:以“肌少症,肌肉减少症,肌肉衰减症,骨骼肌衰老,小鼠模型,动物模型”为中文检索词,检索公式为“(肌少症OR肌肉减少症OR肌肉衰减症OR骨骼肌衰老) AND(小鼠模型OR动物模型)”;以“sarcopenia,skeletal muscle aging,mouse models,animal models”为英文检索词,检索公式为“(Sarcopenia OR Skeletal muscle aging) AND (Mouse model OR Animal models)”,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PubMed数据库在2010年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与主题相关的文献,最终纳入59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SAMP8小鼠造模时间较快,且肌肉萎缩类型与人类肌少症患者变化一致,因此是较为理想的模型;(2)手术法虽可以成功诱导肌肉萎缩,但需精确的手术操作,难度较大且较耗费时间;后肢悬吊法小鼠造模与老年人较类似,可视为老年肌少症的有效模型;(3)试剂注射造模虽操作简单,但无论是试剂的给药剂量及给药天数等尚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4)转基因小鼠模型应用较少,其模型稳定性需进一步研究;(5)探索出一种成本低、耗时短并能高度模拟人体肌少症的小鼠模型仍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谢鹏,张江,邓小磊等.肌少症小鼠模型构建的系统回顾[J/OL].中国组织工程研究:1-5[2023-03-29].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其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
总结了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动物模型及其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现状,发现目前IBS-D疾病模型的造模方法较多,以大鼠复合因素造模法为主,常通过番泻叶灌胃、母婴分离、直结肠刺激、急慢性应激等多种方式的单独或联合应用达到造模效果。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证型研究不全面,且缺乏规范的评判标准,以肝郁脾虚证和脾肾阳虚证IBS-D模型最为多见,多采用不同证型致病因素的叠加进行造模。因此,基于疾病模型基础上的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仍是当前开展中医药基础研究的关键和难点。
参考文献:管洁,邓娜,蔺晓源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及其中医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J/OL].中医药信息:1-6[2023-03-29].
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应用
肿瘤的免疫治疗在临床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为了模拟肿瘤在人体免疫环境中的发生机制与免疫治疗方案的可靠性,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在肿瘤免疫治疗研究中不可缺少。目前已发展出了多种不同用途的免疫缺陷小鼠模型,本综述从其分类与应用方面进行总结,描述不同模型的特征、来源及应用特点,为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免疫缺陷小鼠模型的选择使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孔维波,徐静雯.免疫缺陷小鼠模型在肿瘤治疗研究中的应用[J/OL].今日药学:1-8[2023-03-29].
mmu-FUT8-0001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视网膜组织的表达变化
探究在糖尿病小鼠的视网膜组织中mmu-FUT8-0001的表达情况,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诊断以及治疗提供新的方向,方法 将雄性SD小鼠30只分为两组,实验组的SD小鼠采用65 mg/kg链脲佐菌素(STZ,Sigma,USA)腹腔注射诱导。建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模型。同时,对照组小鼠腹腔注射柠檬酸盐缓冲液。用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糖尿病小鼠与对照组的小鼠中视网膜组织的mmu-FUT8-0001的差异表达情况,结果 RT-QPCR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mmu-FUT8-0001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的视网膜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其相对表达量为1.444±0.111 (P=0.02)。结论 mmu-FUT8-0001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的视网膜组织中表达显著升高,mmu-FUT8-0001未来可能成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断治疗的的新型的分子之一。
参考文献:刘畅,王硕,贾雯等.mmu-FUT8-0001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视网膜组织的表达变化[J].实用防盲技术,2023,18(01):8-11+47.
基于登革病毒免疫逃逸机制的小鼠感染研究进展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感染是世界上虫媒传播最广的病毒性疾病,感染人体后可出现轻型和严重程度不同的登革热疾病进程。由于DENV主要通过抵抗人干扰素(interferon,IFN)信号通路的传导来逃逸人体内的免疫系统的识别与攻击,而小鼠天然对DENV感染具有抵抗力,因此一直以来研究人员试图通过构建IFN信号通路相关分子敲除的小鼠模型来实现DENV的感染,但很难准确复制DENV感染的临床特征。本文总结了登革病毒基于IFN信号通路的免疫逃逸机制,分析了其相应靶点敲除小鼠模型在登革病毒的致病机制、疫苗和药物研发中的应用,最后提出在敲除小鼠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人源化改造可能会获得更好地模拟临床DENV感染后不同疾病进程的小鼠模型。
参考文献:李怡然,师长宏,赵勇等.基于登革病毒免疫逃逸机制的小鼠感染模型研究进展[J/OL].中国实验动物学报:1-7[2023-03-29]
(二)模型研制
1. 大鼠腺样体肥大动物模型
通过复合过敏性鼻炎和慢性咽炎动物模型建立模拟腺样体肥大大鼠模型,并评价模拟模型的可行性。通过卵白蛋白腹腔注射基础致敏及滴鼻强化致敏制造过敏性鼻炎大鼠模型,同时予氨水进行大鼠咽喉部喷雾制造慢性咽炎模型,复合成模拟腺样体肥大大鼠模型。造模结束后通过动物行为学评分评估模型动物症状表现;将鼻、咽黏膜及鼻咽淋巴结组织HE染色后观察其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造模结束取大鼠全血检测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粘膜组织IL-4、IgE水平。结果两组模型组动物行为学评分、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及组织IL-4、IgE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上调(P<0.01);与模型A组对比,模型B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血清及组织IgE水平上调更加明显(P<0.01);2组模型组鼻、咽黏膜及鼻咽部淋巴结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疾病相关组织病理改变。结论模拟腺样体肥大大鼠模型在症状表现及病理改变上与腺样体肥大类似,可以通过复合过敏性鼻炎和慢性咽炎动物模型模拟腺样体肥大动物模型,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完善。
参考文献:张奕星,姜之炎,刘安琪等.大鼠腺样体肥大实验动物模型建立的探讨[J/OL].中国比较医学杂志:1-9.
2. 高脂饮食痰证动物模型
制定标准化的痰证动物模型对痰证的现代化病因病机研究以及临床疗效检验至关重要,与科学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准确性、可靠性紧密相关。高脂饮食喂养复制痰证动物模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但也存在造模病因片面化、造模过程主观性强、证型评价无统一标准等问题。从实验动物的选择、高脂饮食喂养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标准化建立中医痰证动物模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刘思祎,隆卫阳,李晓君等.高脂饮食建立痰证动物模型探讨[J].亚太传统医药,2023,19(03):200-203.
3. 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
骨缺损的修复及后期临床转归仍是临床研究中的热点和难点,是困扰临床医师的常见问题。构建合适、可重复性及无限接近临床的动物实验模型及科学的评估对进一步的临床治疗相关疾病至关重要。回顾性分析文献中股骨骨缺损常用实验动物模型制备方法及不同模型特点,评估优势与不足,为相关研究者选择合适的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数据库及CNKI数据库,设定英文检索词为:bone defect,bone,bones,defect,defects,defective,animal model,animal,model,laboratory,laboratory animal,animal laboratory;中文检索词为:骨缺损,动物模型,实验。检索时限为2000-01-01/2022-08-01。结果与结论:(1)对入选的27篇随机对照动物实验进行了分析和评估,实验动物包含大鼠、小鼠、新西兰兔及羊,骨缺损类型主要包含圆柱形骨缺损和节段性截骨骨缺损,部位以股骨中段及远端居多。多用于评估骨修复材料、药物、载药活性物质及物理治疗等方法对骨缺损修复的影响及缺损愈合机制研究,尤其是负重骨缺损修复机制的研究。(2)不同缺损类型及不同实验动物股骨骨缺损值的范围不同,研究者可结合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动物及骨缺损类型,并设置合理的骨缺损值。(3)目前的研究表明,股骨骨缺损模型以圆柱形及节段截骨骨缺损为主,主要是在股骨远端及中段,手术方法及术后处理较为成熟,可操作性强,能够提供成熟的实验动物模型。(4)就圆柱形骨缺损而言,大鼠及新西兰兔更适合,而节段性截骨则无特殊要求,各种动物均能满足实验要求。
参考文献:周世博,关健斌,俞兴等.股骨骨缺损动物模型制备现状及特点[J/OL].中国组织工程研究:1-6.
舌癌动物模型
口腔鳞状细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SCC)是口腔癌中恶性程度比较高的癌症之一,发生部位有舌、颊部、口底及咽部等。在口腔鳞癌中目前发病率最高的又为舌鳞状细胞癌(oral 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OTSCC),舌癌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的语言、吞咽等相关功能,甚至危害患者的生命,所以舌癌一旦发现要及早地治疗。舌癌的致病因素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具体发病机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共同探究的问题。因此,建立舌癌动物模型是对肿瘤发病机制及预防和治疗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提。本文就近年来舌癌动物模型建立方法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黄菊蕊,姚金光.舌癌动物模型的建立与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23,45(01):139-142.
抑郁症啮齿动物模型
抑郁症是一种高复发率、高自杀率的常见精神障碍,严重危害人类身心健康。抑郁症动物模型可以模拟人类抑郁症的疾病表型,帮助人类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开发新的抗抑郁药物。尽管既往研究已构建多种抑郁症啮齿动物模型,但现有的单一模型都不能很好地模拟疾病的全貌,复合模型的发展为更全面地解析抑郁症提供了手段以及更高的可靠性,但也存在实际操作复杂、一致性差等问题。因此,为了筛选更符合实验要求的动物模型,本综述回顾了截至2021年发表的抑郁症啮齿动物模型相关文章,对比了近5年各模型的使用频率,从抑郁症的病因学与病理生理学机制出发,全面汇总了其建模方法、可靠性评价、优缺点对比及现阶段应用情况等,系统地回顾了目前常用的抑郁症啮齿动物模型(包括应激模型、药理学模型、遗传模型、手术损伤模型、复合模型及其他模型)。此外,同时展望了未来抑郁症啮齿动物模型的建立和使用时所面临的挑战,旨在为研究人员提供更可行的抑郁症建模参考、优选方案和创新方向。
参考文献:吕金芝,向玉仙,王丹等.抑郁症啮齿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评价[J/OL].中国比较医学杂志:1-14[2023-03-29].
闭合性血气胸动物模型
 建立闭合性血气胸动物模型,为闭合性血气胸救治实战化训练及考核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选取14头4~6个月龄健康长白猪为研究对象。将实验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各7头。两组造模方法相同。对照组造模后不给予救治措施干预,实验组造模后由7名受训人员行胸腔闭式引流。记录并比较两组实验猪造模后各项生命体征。记录实验组受训人员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完成情况。设计一种新的战伤动物模型评价方法用以评价血气胸模型,指标采用百分制评分,记录受训人员对闭合性血气胸动物模型的评分。结果 对照组术后呼吸速率、脉搏频率高于实验组,动脉血氧分压低于实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名受训人员的胸腔闭式引流时间最短为12 min,最长为35 min,平均(23.9±7.1)min;引流效果评估最低5分,最高10分,平均(7.9±1.8)分。实验组中,受训人员对动物模型的伤情真实感、模型标准化、造模时间、模型参数、麻醉与伦理、模型推广性、训练效果7个方面给予动物模型评价较好(平均分>7分);对造模时间、造模工具、考核要素3个方面评价一般(平均分5~7分)。结论 成功建立闭合性血气胸动物模型,能够满足闭合性血气胸救治实战化训练和考核需求。
参考文献:孟浩,郭晨,姚国泉等.闭合性血气胸动物模型制备与评价[J].临床军医杂志,2023,51(02):121-124.DOI:10.16680/j.1671-3826.2023.02.04.
腹壁缺损肠道外露动物模型
 建立腹壁缺损肠道外露动物模型,为腹部外伤的救治实战化训练和考核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 选取18头4~6个月龄健康长白猪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实验组,每组各6头。3组实验猪的麻醉方法、造模准备等步骤均相同。空白组仅解剖显露腹膜,不予造模损伤。对照组造模后不予救治措施干预。实验组造模后由6名参试人员行保护性包扎等操作。记录并比较3组实验猪各项生命体征与伤口组织细菌培养情况。统计实验组动物模型保护性包扎训练情况。设计一种新的战伤动物模型评价方法(100分制),统计6名参试人员对实验组动物模型的评分。结果 对照组平均脉搏、平均呼吸频率、体温均高于空白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低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脉搏、平均呼吸频率、体温均低于对照组,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实验组术后伤口细菌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气球菌、牛链球菌、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比例均高于空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6名参试人员对动物模型的伤情真实感、模型参数、麻醉与伦理、模型推广性、训练效果等5个方面给予动物模型评价较高(平均分8~10分);对模型标准化、造模难度、造模时间、造模工具、考核要素等5个方面评价一般(平均分5~7分)。结论 成功建立腹壁缺损肠道外露动物模型,能够基本满足战伤救治实战化训练和考核需求。
参考文献:巩顺,郭晨,姚国泉等.腹壁缺损肠道外露动物模型制备与评价[J].临床军医杂志,2023,51(02):129-132+136.DOI:10.16680/j.1671-3826.2023.02.06.
骨质疏松动物模型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全身代谢性骨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OP的患病率明显上升。因此,推动OP临床诊疗不断发展至关重要。OP临床诊疗的发展与相关基础研究密不可分,而合适的动物模型是基础研究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OP临床诊疗进步的关键环节。目前,OP动物模型的种类繁杂,按建模方法不同分为诱导法和基因工程法两种,诱导法包括手术诱导法、药物诱导法、物理机械诱导法、饮食及环境诱导法等,基因工程法包括转基因建模法、基因突变建模法。在OP相关的基础研究中,应根据自身实验需求和实验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动物模型。由于OP的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单一因素的动物模型越来越不能满足研究需求,联合建模将为未来研究OP提供新的路径。
参考文献:赵阳,杨勇,孟志成等.骨质疏松症动物模型构建方法的研究进展[J].山东医药,2023,63(04):95-99.
急性癫痫肝肾阴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癫痫是最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其反复发作的特点给患者和社会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肝肾阴虚为癫痫虚证之根本,构建病证结合的急性肝肾阴虚证癫痫的动物模型,对研究中医药在肝肾阴虚证癫痫发生和药物耐药性机制至关重要。然而目前尚未有统一的急性癫痫肝肾阴虚证的动物造模方法。因此,在不断深入的疾病病理变化和中医证候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探索构建急性癫痫肝肾阴虚证动物模型的最优化组合及评价标准,以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
参考文献:李瑞暖,刁丽梅.探索急性癫痫肝肾阴虚证病证结合动物模型构建思路[J].中医药学报,2023,51(02):88-92.DOI:10.19664/j.cnki.1002-2392.230040.
NLRP3转基因小鼠模型
应用Cre-LoxP系统构建一种新的时间特异性NLRP3点突变转基因小鼠模型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利用Cre-LoxP技术,构建NLRP3基因T346M点突变的flox杂合子(NLRP3flox/+)小鼠。将该小鼠与广谱表达Cre重组酶工具鼠(CAG-Cre/ERT2,CreT)杂交繁育,获得基因型NLRP3flox/+CreT+/-小鼠,后者与NLRP3T346M的flox纯合子(NLRP3flox/flox)小鼠进一步交配获得NLRP3flox/floxCreT+/-(KI/KI)和NLRP3flox/+CreT+/-(KI/WT)小鼠,于6~8周时经他莫昔芬的诱导实现NLRP3T346M突变基因的时间特异性敲入。小鼠繁育和鉴定过程中,用PCR方法检测鼠尾基因组DNA。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肝脏和心脏中NLRP3、pro-Caspase-1和Caspase-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小鼠给予他莫昔芬后,NLRP3T346M突变基因被诱导敲入。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I/KI小鼠肝脏和心脏组织以及KI/WT小鼠心脏中NLRP3炎性小体效应蛋白Caspase-1的表达水平较同窝野生型小鼠显著上调。结论 本研究基于Cre-LoxP技术成功构建了NLRP3T346M突变转基因小鼠模型,该模型小鼠在他莫昔芬诱导后可出现自发性的NLRP3炎症小体活化,这为探究NLRP3炎症小体活化机制以及筛选和评价NLRP3炎症小体抑制剂提供了新的时间特异性的实验动物模型。  
参考文献:杨熙玥,周永婷,叶菜英等.基于Cre-LoxP系统构建一种新的时间特异性突变NLRP3转基因小鼠模型[J/OL].中国药理学通报,2023(03):594-598[2023-03-29].
长期自由饮酒小鼠模型
建立长期自由饮酒小鼠的模型模拟人类自愿长期饮酒的状态,探讨长期自由饮酒小鼠模型在运动、焦虑及认知行为方面的评价标准。方法:使用6周龄SPF级C57BL/6雄性小鼠40只,随机分为长期自由饮酒组(n=20)和正常对照组(n=20)。两组小鼠固体饲料正常给予,长期自由饮酒组小鼠每日自由摄取10% (体积分数)酒精和水, 正常对照组每日仅摄取水。饲养时间为7个月,并应用转棒实验、平衡木、矿场、高架十字、两箱社交行为学、新物体识别、Y迷宫、水迷宫等行为学测试对模型小鼠进行评价,每次进行行为学测试前需进行24 h的酒精戒断。结果:随着饮酒天数的增加,在酒精偏好性测试中小鼠表现出明显嗜酒现象,长期自由选择饮酒组小鼠随着酒精摄入的增加,皮毛略有光泽,饮食量减少,与对照组相比,从第3个月开始体质量增加有减缓的趋势,在第6个月和第7个月时体质量显著降低(P =0.006,P <0.001);在转棒和平衡木实验中小鼠表现出平衡运动能力减弱(P=0.003,P=0.001);在旷场和高架十字实验中小鼠有明显的焦虑样行为(P<0.001);在两箱社交行为学测试中小鼠社交能力降低(P<0.016);在新物体识别和Y迷宫实验测试中表现出对新物体的探索降低(P=0.018,P=0.040);在水迷宫中表现出学习和空间记忆等认知功能减弱(P <0.001)。结论:成功建立长期自由饮酒小鼠模型,为酒精成瘾的神经机制以及相关新靶点研究奠定了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袁婷婷,李燊,吴燕等.长期自由选择饮酒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其行为学评价[J/OL].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1-14[2023-03-29].
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小鼠模型
慢性鼻-鼻窦炎(CRS)是上呼吸道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之一,其中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ECRS)具有较高的治疗抵抗率及复发率,目前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ECRS动物模型的成功构建是研究该疾病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案的理想手段。小鼠是常用的建模动物,但目前基础研究中仍缺乏一种公认成熟稳定的ECRS小鼠模型,成为对该病发病机制解析、药物筛选、精准治疗、诊断预后的关键瓶颈。本文回顾目前常用的ECRS小鼠模型,对其建模原理、方法步骤、评价指标及模型应用作一综述,以期为ECRS小鼠模型的成功建立及相关实验研究提供方法和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李腾飞,查旭东,王天宇等.嗜酸性粒细胞型慢性鼻窦炎小鼠模型构建的研究进展[J].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2023,29(01):55-59.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动物模型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自身免疫缺陷性疾病。目前,ITP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主要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异常活化有关。对于ITP的治疗,西药短期疗效较佳,但长期疗效有限且副作用明显,中医药因其副作用小、成本低、疗效持久稳定而成为众多患者的选择。为明确ITP的发病机制及中医药对ITP的相关作用机制,国内外学者研发了不同的ITP动物模型,观察到ITP的发病与血小板自身抗体、淋巴细胞亚群及相关细胞因子等因素紧密联系。本文通过对不同类型ITP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及特点进行综述,并总结ITP模型在中医药中的应用,可为ITP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案的研究提供合适的模型参考。
参考文献:余湘雪,李位智子,余文超等.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在中医药中的应用[J/OL].中药药理与临床:1-25[2023-03-29].
HBV肝纤维化小鼠模型
探索HBV感染所致肝纤维化小鼠模型形成条件及表型分析。方法 以CBA/CaJ小鼠为研究对象,按照每只2μg的剂量、通过高压水动力方法进行尾静脉注射cccDNA,转染68周后采样。通过qPCR方法检测肝中HBVDNA及HBVcccDNA,ELISA方法检测血清HBsAg、HBeAg,免疫组化检测肝组织中HBsAg、HBcAg,用一代测序法检测HBeAg+/HBsAg-及HBeAg-/HBsAg+组织DNA基因测序,生化分析ALT和AST,H.E染色、天狼星染色及Masson染色分析肝组织病理。结果 实验组中(n=14),100%的小鼠HBV-DNA拷贝数高于1000copies/mL;小鼠肝组织cccDNA拷贝数显著高于空白组(P<0.05);42.9%的小鼠血清HBsAg和HBeAg呈阳性;60%的小鼠肝HBsAg呈阳性和26.7%的小鼠肝HBcAg呈阳性;HBeAg-/HBsAg+样本中出现A1762T/G1764A和G1896A/G1899A位点突变,HBeAg+/HBsAg-样本出现前S2区及S区多位点突变;小鼠ALT值异常率为57.1%,AST值异常率为7.1%;HE染色观察到所以实验组小鼠肝组织损伤及肝炎症浸润,天狼星染色、Masson染色观察到92.9%的肝组织发生纤维化。结论 通过尾静脉高压水动力注射CBA/CaJ小鼠HBV cccDNA 68周后,HBV主要标志物仍然阳性,HBV感染可引起小鼠肝纤维化,甚至可模拟临床HBV BCP/PC基因突变表型。
参考文献:何苗,向霞,徐如青等.HBV相关肝纤维化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关键表型深度分析研究[J/OL].中国实验动物学报:1-9[2023-03-29].
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的炎症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涉及遗传和环境因素、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皮肤微生物菌群失调及异常的免疫反应等。为了更便捷、更深入地研究其发病机制,人们一直努力构建AD的小鼠模型,由于AD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临床表现的多样性,涌现出种类繁多的AD小鼠模型,我们对常见外源物质经皮诱导的AD小鼠模型进行了整理归纳,阐述其相关机制和临床表现,并对其优缺点进行初步的分析,为研究者选择合适的AD小鼠模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冯树晶,宋志强.经皮诱导特应性皮炎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J].皮肤科学通报,2023,40(01):76-80.
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感染小鼠模型
模拟临床常见的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共感染建立小鼠模型,评价达菲干预后的药效及对淋巴细胞和炎症因子调控作用。方法(1)通过筛选不同滴度的PR8流感病毒、金葡菌,建立共感染小鼠模型。(2)选用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第0天滴鼻流感病毒(0.25TCID50,每只20μL),第3天滴鼻感染2.5×107CFU金葡菌20μL。感染病毒24 h后灌胃给药达菲,连续7d。末次给药24 h后处死,计算脏器指数,RT-qPCR检测流感病毒M基因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CD3+、CD4+、CD8+T淋巴细胞含量及IL-6等13种炎症因子的分泌水平,以气泡图的形式显示每组促炎平均值和促炎细胞因子之和。结果(1)0.25TCID50的流感病毒感染后体重下降相对平缓,小鼠没有出现死亡;(2)2.5×107CFU的金葡共感染后半数致死,体重下降相对平缓,作为后续共感染组的剂量;(3)共感染组小鼠体重下降较大,胸腺指数明显下降(P<0.05),肺指数明显升高(P<0.05)。与流感组相比,共感染组M基因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与金葡组相比,细菌载量显著升高(P<0.05);与流感组和金葡组相比,小鼠淋巴细胞绝对含量明显降低(P<0.05),炎症因子含量显著增加(P<0.05)。达菲及时干预共感染小鼠后延缓了体重的下降,显著升高了胸腺指数(P<0.05),降低了肺指数(P<0.05);显著降低了M基因的表达和细菌载量(P<0.05);淋巴细胞含量显著升高(P<0.05);显著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P<0.05)。气泡图显示共感染组小鼠体内促炎症因子的平均值以及促炎因子之和均远远高于其他各组,达菲及时干预后有较好的回调作用。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符合临床特征的共感染小鼠模型,采用达菲干预治疗,可以减轻后续继发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对机体的损伤。
参考文献:韩雨秀,赵良鑫,杜宝香等.流感病毒-金黄色葡萄球菌共感染小鼠模型建立及达菲的干预作用研究[J/OL].中国实验动物学报:1-9[2023-03-29].
17. 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
构建肺孢子菌肺炎(pneumocystispneumonia,PCP)小鼠模型并进行免疫学评价。方法 采用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everecombinedimmunodeficiency,SCID)小鼠气管滴注肺孢子菌构建PCP模型,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及肺组织六胺银染色进行病原学鉴定,通过苏木素-伊红染色评估肺组织损伤程度,通过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术进行免疫学评价。模型组小鼠感染6周后,肺组织肺孢子菌rRNA拷贝数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六胺银染色可见肺孢子菌滋养体和包囊,肺组织肺泡壁增厚,肺间质增宽,大量Gr-1+中性粒细胞CD68+巨噬细胞浸润,中性粒细胞活化标志物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和巨噬细胞活化标志物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iNOS)活化水平显著升高,肺内及肺泡灌洗液的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数量及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结论 采用SCID小鼠进行气管滴注肺孢子菌能构建稳定的PCP小鼠模型,该模型表现出与临床相似的免疫学特征。
参考文献:邓书伟,杜春静,张玥等.肺孢子菌肺炎小鼠模型建立及免疫学评价[J/OL].中国实验动物学报:1-8[2023-03-29].
18. 白血病多药耐药小鼠模型
探讨白血病多药耐药(MDR)小鼠模型的构建方法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 常规培养白血病MDR细胞系K562/A02,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CD38-细胞亚群,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CD38-细胞比例,CCK-8法检测CD34+CD38-细胞亚群耐药性。采用移植瘤皮下包埋方法构建白血病MDR小鼠模型(A组,10只),同时设注射生理盐水的正常对照组(C组,10只)。记录小鼠肿瘤体积生长曲线及外周血细胞计数,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骨髓细胞中CD34+CD117+细胞比例,CCK-8法检测移植瘤组织细胞耐药性,HE染色观察肝脏、脾脏及骨髓病理学变化。结果K562/A02细胞分选后CD34+CD38-细胞比例高于分选前(P<0.05),而分选前后对多柔比星的细胞半抑制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小鼠接种10 d时肿瘤体积开始生长,13 d时出现明显增长,21 d时增长至最大。与C组相比,A组小鼠接种瘤块21 d时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减少,骨髓细胞中CD34+CD117+细胞比例增加(P<0.05)。接种瘤块21 d时,A组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和移植瘤组织细胞耐药率均高于C组骨髓单个核细胞(P<0.05);并且A组小鼠肝脏、脾脏肿大,并伴有炎症坏死,股骨骨髓内可见散在原始细胞。结论 采用皮下包埋方法可成功构建白血病MDR小鼠模型,且该模型具有生存情况好、干性稳定和耐药性减弱的优点,便于观察和测量移植瘤变化的优势。
参考文献:闫理想,姜静,杨向东等.白血病多药耐药小鼠模型的构建及鉴定[J].江苏医药,2023,49(01):1-4+117.DOI:10.19460/j.cnki.0253-3685.2023.01.001.
19. 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
过敏性哮喘是一种2型炎症反应介导的超敏反应所引起的气道慢性损伤性炎症疾病。目前尚无任何一种哮喘动物模型能完全概括人类过敏性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因此构建一个较为完善且稳定的、符合临床患者病理表现的过敏性哮喘动物模型尤为重要。本文就近5年过敏性哮喘模型大鼠的品系选择、造模方法、模型评价指标等方面做简要的分析。
参考文献:楼金成,苗镡允,苏嘉琪等.过敏性哮喘大鼠模型的建立方法与评价[J].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23,33(01):130-137.
痰湿阻肺型COPD大鼠模型
构建痰湿阻肺型COPD大鼠模型,并应用代谢组学技术揭示其代谢特征。方法 采用烟熏联合LPS气道滴注、强迫游泳和隔日禁食的方式构建痰湿阻肺型COPD大鼠模型,通过观察大鼠行为变化,测定体重、肛温、血液指标、IL-6、IL-1β、TNF-α含量,观察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对该模型进行评价;应用LC-MS技术检测并筛选出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的血浆差异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喘息、精神萎靡、行为倦怠、毛色干枯、体重减轻、饮水增加、体温升高、粪便稀溏、舌苔肥大白滑;外周血中白细胞数和淋巴细胞数显著升高;BALF中IL-6、IL-1β、TNF-α含量显著升高;肺组织中炎性细胞浸润明显、肺泡腔体大小不一,结肠、十二指肠、回肠粘膜局部脱落;正常组与模型组间共有116个差异代谢物,主要涉及氨基酸生物合成和代谢、维生素消化吸收与代谢、脂质及类脂质合成与代谢等代谢通路。结论 本研究提供了一种成功构建痰湿阻肺型COPD大鼠模型的方法及其相应评价体系,并初步揭示了该模型的主要代谢特征。 
参考文献:刘思美,强喆,吴思澜等.痰湿阻肺型COPD大鼠模型的构建及代谢组学分析[J/OL].中国实验动物学报:1-13[2023-03-29].